网站首页 | 网站地图

每日推荐
首页 > 理论视频 > 专题 > 正文

新常态下如何让文化资源化、资源资本化、资本金融化?(4)

——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电视专访上海著名企业家张海龙

主持人吴礼明:那您现在这个地方已经集聚了大致多少类的文化品和艺术品啊?

张海龙董事长:这个呢,我们今年也是刚规划,刚开始一步一步的实施。基本目前落户的有:法国的、意大利的,接下来我们明年还有韩国和朝鲜(的) ,

(以及中国)台湾(的) ,包括我们一些国内的,像达沃斯集团。(还有) ,包括我们各个省、市的一些艺术家协会,都在我们这里作为一个展示的中心。

对展示的中心和窗口,特别是我们现代的工艺陶瓷大师协会,在我们这里准备搞一个联盟展示基地。这里面就有一个展示中心、销售中心、孵化中心和交流中心。我们拿出三千五百平方(房屋) ,长期的供大师们在这里展示。

主持人吴礼明:张总,您刚刚讲的,把香港的运营经验和上海世贸区的这个“沪港通”对接在一起。这具体的来说,当地政府,比如说上海自贸区、上海政府、上海所在地奉贤区政府,具体给你们的文化产业有哪些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啊?

张海龙董事长:这里面呢,从国家的政策,跟我们上海市政府、跟我们奉贤区人民政府,对我们的文化创意呢,都有一个积极扶持的政策。

我们每年有文化创意项目能申请到100万到300万人民币的奖励,包括我们以后在交易销售过程当中,产生的利税,我们政府还可以有一些作为奖励的方式、贴补房租等一些形式,包括引进一些人才、包括支持一些孵化的,像我们贴息的一些贷款,低息的扶持资金等方面啊,都是有的。

(我们)主要是利用香港对文化艺术品的政策。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,它能吸纳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理念,跟金融、跟文化板块的一种超脱的模式。人家在国外呢,已经把艺术品(当成)真正成为一种金融的手段。那么我们(上海)自贸区呢?前不久组织了一个实验基地,在国家文化部、中宣部和上海市委支持下,在我们自贸区成立了上海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。这个呢,就是我们讲的把国外的先进经验逐步的引进到我们国内来。

怎么样来借鉴?怎么样来对接?

能够把我们文化艺术品的市场走到真正的金融化的一个模式,是我们在这里先行,搞一些试点。那么,当地政府对我们搞文化创业园,搞文化交易所的平台,

也是抱有一个积极跟支持的态度。

前一段时间我们奉贤区的分管文化创意的倪区长,带了我们(奉贤)文广局的、经信委的(领导)来到我们基地上,进行考察指导。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。

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
[责任编辑:赵昭]
标签: 资本化   资源   金融化   著名企业家   张海龙